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子嗽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马兜铃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牡蒿之别名,详该条。
即手之第二指。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分娩。详该条。
古病名。清·曾懿《妇科良方》:“产后小儿生下失血过多,遂遗下一物,如脂膜状,乃气血素亏,产前劳伤,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名曰肝萎。治宜大补气血,略加升提之品。”类似胎膜残留。
病名。亦名孕悲。多由于孕后血聚养胎,阴虚血少津亏,五脏失于濡养,或心气虚,热乘心脾及肝气抑郁所致。清·阎纯玺《胎产心法》:“妊娠脏躁,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凭,数欠伸。盖肺志为悲,胎热火炎,肺不自持,故
见《本经逢原》。为灰碱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见活人心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