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解剖学同名器官。①胃与肠的合称。《灵枢·平人绝谷》:“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②泛指口至肛门的消化道。《灵枢·肠胃》:“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玄参、石膏、牛蒡子、荆芥、防风、前胡、葛根、杏仁各等分,生甘草量减半。水煎服。治麻疹未透,热甚而咳。
病证名,指小儿形体消瘦,体质羸弱。小儿脾胃脆弱,易虚易实,如果喂养不当,或患泻痢等症,损伤脾胃功能,使之食欲不佳,甚至不能饮食,影响气血生化,肌肤得不到营养,则可渐至体羸而消瘦。临床有挟冷、挟热的区别
即弦数脉。太阳表证,脉弦数,有躁烦、恶心症状者,为病向里传之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生卒】:约1753~1823【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修园,号慎修,另字良有。福建长乐人。少年时孤贫,半学儒,半学医。其先祖通医,陈氏曾从泉州名医蔡茗庄(宗玉)学医。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中举人
见《分类草药性》。即刀豆,详该条。
【生卒】:1439~1476【介绍】:明代藏族医学家。别名有达磨梭米底等。生于前藏塔波·拉妥地方。为藏医南方学派的代表人物。专攻医学,著有《秘诀千万舍利》、《四部医典尸注·水晶彩函》、《四部医典问难·
病名。见《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即子宫脱垂。详该条。
见《山西中药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斑痧,头眩眼花,恶心呕吐,身有紫斑,痧在血肉,急用刮放。迟则渐入于里,必生变症。”宜清凉至宝饮等方。参见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