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青海药材》。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养生。见该条。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①《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方。①乌贼骨(去甲)、羚羊角、龟甲(醋炙)、茯神(去木)、炙卷柏、炙鹿角胶、煨诃子皮、炙地榆、当归、熟地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或大枣煎汤送下。治
指水湿影响脾阳运化功能的病变。与脾虚湿困的病机稍有差异,但主要证候大致相同。脾虚湿困,是因脾虚导致水湿困阻,脾虚是发病的关键。治宜健脾为主,结合燥湿。湿困脾阳,湿是发病的关键,治宜燥湿利湿为主,湿去则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病因孕后小肠积热,热结膀胱,气化受阻;或脾肺气虚,通调运输失职,不能下输膀胱,以致小便不利。小肠积热者,症见口渴、心烦、尿赤,宜清热利水,方用八正散加减;脾肺气虚者,
证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医醇賸义·胀》:“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血皆少,为清静之腑,寒气干之,故胁痛口苦;气郁不舒,故善太息也。当轻扬和解,后
【介绍】:清初著名藏医学家。生活于十七世纪。与著名藏医学家德西·桑吉嘉措同时,曾任五世达赖的侍医。奉五世达赖之命,补充了《祖先口述》中的残缺部分。著有《医药训诫》、《金饰格言》、《药物性能独解》等多种
出《名医别录》。为白苏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