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中级医官,共设4名,辅助院使副使掌管院内事务。
病名。见《霍乱论·病情篇》。多因脾胃素虚,中阳不振,寒湿内盛所致。发于秋后者较多。亦有因暑夏贪凉,过吞生冷而致者。证见腹痛吐泻,吐利清水,或如米泔水,不甚秽臭,口和不渴,四肢清凉等。临床表现有寒偏胜或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光枝勾儿茶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广笔记》。即升麻,详该条。
见《普济方》卷七十八。即照水丹。见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沈金鳌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耳垂前0.5~1寸。在咬肌中。正当面神经颊支,上前方有腮管;深部有咬肌动、静脉分支。主治面神经麻痹,腮腺炎,口腔溃疡等。斜刺或沿皮刺0.5~1寸(图100)。图100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青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①即遗精。《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牡汤主之。”详见遗精条。②情志病。《素问·疏五过论》:“尝富后贫,名曰失精。”详脱营失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