脗(wěn 吻)
吻的异体字。见吻条。
吻的异体字。见吻条。
见《本草纲目》。为乳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蔡邦华《昆虫分类学》。为紫草茸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陆渊雷条。
证名。指凛慄恶寒。《灵枢·口问》:“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慄。”参见振寒条。
辟,有反克之义。《素问·阴阳别论》:“肾之脾,谓之辟阴。”张景岳注:“土本制水,而水反侮脾,水无所畏,是为辟阴。”
【介绍】:见方有执条。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之一。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刚而不柔,旺於春,春乃少阳之气,可使万物生发和成长。明·万全根据自然界的这种春生夏长的规律,认为阳气自然有余。小儿犹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分心木之别名,详该条。
气血虚的络脉。《素问·调经论》:“不足则视其虚经。”
病名。肛漏之一。《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症生于肛门周围,时出腥水,不甚疼痛。治法:内服中九丸,外贴千搥纸,其腥水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