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产新书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名词。出《素女经》。指性交。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仅次于大使。参见惠民药局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第三册。又名牙齿出血、牙衄、牙血。《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名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因过食辛辣炙煿,阳明积热所致者。症见口臭便秘,舌苔
即支节烦疼。见《伤寒来苏集·柴胡汤证》。详支节烦疼条。
即时气。参见时行条。
见外科钤条。
《幼科发挥》卷四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陈皮、半夏曲、炒苍术、姜厚朴、柴胡、黄芩、猪苓、泽泻、草果、常山、青皮、肉桂、鳖甲(酥炙)各等分。为末,酒煮曲糊为丸,麻子大,陈米汤送下。治疟
口唇反卷、口张气直、口如鱼口、颤摇不定、口不复闭等,均属危重证候。
证名。①指心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②指心痈。《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心痈,心热病也。经曰:诸痛痒疮疡,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胞轮振跳之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