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虚气怯
即胆气不足。详该条。
即胆气不足。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又名挟热痛。小儿热邪内积、气机不畅而致的腹痛。症见腹痛伴有面赤唇红,壮热烦躁、手足心热、多发于夜。治宜清热理气。用四顺清凉饮(白芍、当归、大黄、甘草)加青皮、枳壳,亦可针刺行间
病名。《秘传眼科龙木论》:“此眼初患之时,或痒或痛,年多风赤,睑中有疮。因热在肺膈,脾胃风壅,致令两睑相粘。即宜钩割熨烙,服排风散。”
又称刺络疗法、放血疗法。是指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或小眉刀等针具刺破浅表小静脉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扣刺,滚刺,或小眉刀挑刺放出少量血液。施术时,应
见《岭南草药志》。为白背叶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名瘰疬。即颈腋部淋巴结结核。《灵枢·寒热》:“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所以名为鼠瘘,清·莫枚士《研经言》指出:“鼠性善窜,……瘘之称鼠,亦取串通经络为义。”
【介绍】:见费伯雄条。
反治法之一。有两种含义:一是处方中药物组成的反佐法,即寒药中佐以热药,热药中佐以寒药,作为药引。《伤寒论》中的白通加猪胆汁汤,引用猪胆汁即为此意;一是汤药内服的反佐法,即热药冷服,寒药温服,以避免格拒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指一年的气候情况。出《素问·五常政大论》。《类经》注:“五运有纪,六气有序,四时有令,阴阳有节,皆岁气也。”
病证名。亦称产痿。多由冲任血虚,心脾失养,故宗筋松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令人手足痿弱,怔忡目眩,宜用血风汤,或以大红野蔷薇花子一两,酒煎服。初起一般可愈,如日久两手不能提举,以蔷薇花四两,当归二两,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