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启玄》卷九:“向火避寒,久炙皮肤,火气入而成疮。”类似火烧疮,治法参见烧伤条。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辨证施治术语。即采用标病与本病同时治疗的方法。适用于标本并重的病证。如气虚的人患感冒病,可以解表与益气两法合用;又如温热病中,肠胃实热不解而致阴液大伤,可以泻下、滋液两法合用。
厥阴病证型之一。包括阳虚寒厥和血虚寒厥。详厥阴病条。
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于上部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因火性炎上之故。参肝火条。
书名。6卷。清·齐有堂撰于1806年。本书兼有医案、医论。卷1~2阐述六经辨证,分经治病;卷3论述先天肾和命门学说;卷4~5论述后天脾胃学说及有关疾病的证治;卷6为妇、外、儿科治案。本书记录了齐氏的学
①见《江苏药材志》。为杜衡之别名。②出《神农本草经》。为菥蓂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颈项。详该条。
脾肾阳虚证的治法。由于脾肾阳气在生理上的相互滋生和病理上的互相影响,宋·张子刚《鸡峰普济方》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论;严用和《济生方》立“补脾不如补肾”之说。两说在临床上自有所侧重,但若己脾肾两虚,一般
元代医官职称。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只设1人,始设于1272年(至元九年),官阶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