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痘疮不能结痂,谓之倒靥。《证治准绳·幼科》:“痘疮遍身溃烂,不结痂者,倒靥也。”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倒靥之证,痘疮初见一、二日细小,四、五日渐大顶平,至六、七日即脚渐润,顶愈平陷,其色
记年单位。《素问·天元纪大论》:“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以一年有二十四节气算,故一纪相当于三十年。
指病邪侵袭。《素问遗篇·刺法论》:“真气不正,故有邪干。”
病名。见《寿世保元》卷八:“治小儿患溃耳,出脓水成疮,以蚯蚓粪吹耳中。”聤耳的别名。参见该条。
出《新修本草》。又名土荜菝、青蒟、青蒌、芦子。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 betle L.的果穗。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辛,温。温中,下气,散结,消痰。①治脘腹冷痛,吐泻,虫积腹痛,咳逆上气。煎服
《审视瑶函》卷六方。川椒(去目,微炒)、熟地黄、生地黄。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盐米饮送下。治目昏多泪。
①虚上加虚,如虚证误用泻法。《灵枢·终始》:“虚而泻之,是谓重虚。”②虚脉重见。《素问·通评虚实论》:“脉气上虚(上虚即寸脉虚)尺虚,是为重虚。”(新校正:“按甲乙经作脉虚、气虚、尺虚,是谓重虚。”)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足面,状如粟米,痒极入骨,急隔蒜灸之。
押手法之一,又称撑开押手法。是将左手拇、食二指平放于穴位上,然后分开两指,使穴位处皮肤绷紧以便进针的押手方法。主要使用于皮肤松弛或皱摺处(如腹部)的穴位。
书名。4卷。清·邹存淦撰。刊于1877年。本书仿《理瀹骈文》体例,辑录了临床各科疾病的多种外治法的治疗方药,共分68门,约2200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