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虚腰痛

肾虚腰痛

证名。腰痛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丸。又称肾经腰痛。因房室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肾脏精气所致。《金匮翼·腰痛》:“肾虚腰痛者,精气不足,足少阴气衰也。……其症形羸气少,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无甚大痛,而悠悠戚戚,屡发不已。”又有阳虚阴虚之不同。肾阳虚者,症见腰间冷痛,手足不温,面色苍白,便溏溺清,舌淡,脉沉细或虚软无力。治宜温阳补肾。可用八味丸二至丸右归丸补髓丹等方。肾阴虚者,症见腰痛绵绵,面色黧黑头晕耳鸣咽干口燥。阴虚而火旺者,更见面红升火,内热心烦小便黄赤舌质红,脉细数或洪而无力。治宜滋阴补肾。可用左归丸当归地黄饮大补阴丸等方。本证可见于慢性肾炎、肾下垂、腰肌劳损、脊椎结核等病。

猜你喜欢

  • 养阴清肺糖浆

    即养阴清肺汤制成糖浆。治证同。见养阴清肺汤条。

  • 郁焦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罗裙带之别名,详该条。

  • 陈士升

    【介绍】:见陈元赟条。

  • 枳实理中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枳实(麸炒)一两,白术、人参、炙甘草、茯苓(去皮)、炮姜各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不拘时服。功能理中焦,除痞满,逐痰饮,止腹痛。

  • 霉疮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杨梅疮。详该条。

  • 大肠

    ①六腑之一。上接阑门,与小肠相通,下连肛门(包括结肠和直肠)。大肠接纳小肠下注的消化物,吸收剩余的水分和养料,使之形成粪便,传送至肛门排出体外。是整个消化过程的最后阶段,有“传导之腑”、“传导之官”之

  • 滑伯仁

    【介绍】:见滑寿条。

  • 狭叶醉鱼草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 痘疹指南

    见痘疹正宗条。

  • 挂线法

    是用药制丝线(或普通丝线)或橡皮筋等挂断肛门瘘管的方法。亦适用于疮疡溃后形成的瘘管。其原理是利用线的张力促使局部气血阻塞,肌肉坏死,以达到切开瘘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