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胞衣不下。参见胞衣不下条。
病证名。《张氏医通》卷八:“气轮努胀,不紫不赤,状如鱼脬,乃气分之证,金火相搏所致。不用导,惟以清凉自消。”即状如鱼胞,详该条。
蒙医诊断专著。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撰于十八世纪。主要介绍诊脉的部位、时间。兼论放血疗法常用的穴位。现存木刻本。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香茅之别名,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痘疮》。即贯脓。详该条。
病名。又称胃泻。出《难经·五十七难》。《儒门事亲》:“胃泄者,饮食不化,完谷出,色黄。风乘胃也,宜辛剂之类。”《宣明论方·濡泄证》:“胃泄如随气而下利,豆蔻散主之。”如因肠胃积滞未去,可用通下。《素问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中膂俞。见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三十九露蜂房。是指严重的酒齇鼻,已进入鼻赘的阶段者。详该条。
指病邪侵袭。《素问遗篇·刺法论》:“真气不正,故有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