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痫
病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肠痫之为病,不动摇。”参痫条。
病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肠痫之为病,不动摇。”参痫条。
【介绍】:见何条。
病名。①《经效产宝》卷中:“产后中风,腰背强直,时时反张,名风疰。”此病不宜当真中风治,可用华佗愈风散(荆芥穗一味,焙干研末,每服三钱,童便调,以鼻饲投药)。②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即风注,
古解剖部位名称。指骨节间相接之处,即关节。又称骨髎。
证名。内伤不得卧之一。指肝胆湿热郁火所致的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胆火不得卧之症,膈寒不利,胁肋胀满,胆火乘脾也;心烦躁乱,恍惚不宁,胆涎沃心也;甚则目黄目赤,夜不能寐。”治疗如胆火乘脾者,清胆竹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金鸡尾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指针刺得气后,以针上下进退的快慢和用力的轻重来分别补泻的方法。《难经·七十八难》:“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插针为补,提针为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提插补泻手法。以反复紧按慢提(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腓骨。参骨条。
五迟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证治准绳·幼科》:“凡儿生至周岁三百六十日,膝骨成,乃能行。”小儿周岁以后甚至二、三岁还不能步行者为行迟。肝主筋,肾主骨,小儿肝肾不足,或哺养失宜,脾胃虚弱,元气不充,
【介绍】:清代医家。字稼江。武宁(今属江西)人。编有《医钞类编》一书(1830年刻行),共24卷,收集历代著名医家的论述,分类编纂,包罗较广,起到一定的普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