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风

肝风

病证名。①指肝受风邪所致的疾患。《素问·风论》:“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奇效良方》治风中于肝,用射干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若肝藏气虚,不能荣养,则为风邪所侵,搏于筋脉,荣卫凝泣,关节不通,令人筋脉抽掣疼痛,以至眩闷口眼偏斜,皆其证也。”《太平圣惠方》治肝风筋脉拘挛,用羚羊角散。②指肝风内动的病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肝风》华岫云按:“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瘈疭痉厥矣。”肝主筋,其经脉上巅络脑,故症见眩晕、痉厥、四肢抽搐等。

猜你喜欢

  • 鱼肚毒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蛇腹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 干蟾皮

    见《药籢启秘》。为蟾蜍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 病证名。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卷三。通常指引起黑睛混浊或溃陷的外障眼病,以及病变愈后遗留于黑睛的瘢痕,如凝脂翳、宿翳等。实证多由肝风热邪引起,虚证常属肝肾亏损,阴虚火旺等,由外伤引起者,亦不少见。治

  • 隔皮取脓散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方。驴蹄、五倍子各一两,炒荞麦面二斤,白盐五钱,草乌四钱。为末,水调作饼,慢火炙黄,去火毒,研细末,醋调成膏,摊贴患处。治一切肿毒。

  • 灸瘢

    指灸疮脱痂后所留遗的瘢痕。《抱朴子·仙药》:“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灸瘢皆灭,面体玉光。”

  • 及泻

    出《名医别录》即泽泻,详该条。

  • 墨义

    宋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其方法系由教授出题,由被考者根据记忆进行笔答。

  • 掌固

    唐代医官职称,设于太医署、尚药局中,各4名。

  • 五脏刺

    ①即五刺。见该条。②指《灵枢·五邪》所述的五脏有病的各种治疗方法。《黄帝内经太素》称五脏刺。

  • 阳跷脉

    奇经八脉之一。出《灵枢·寒热病》。其循行路线,据《难经·二十八难》载:“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本脉自足跟外侧的申脉穴起始,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经髋、胁,至肩膊外侧,沿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