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足厥阴经病证

肝足厥阴经病证

病证名。指足厥阴肝经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衰,以经取之。”《脉经·肝足厥阴经病证》:“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又:“病先发于肝者,头目眩胁痛肢满。”又:“肝病者,必两胁下痛小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此外,尚列举了肝中风肝胀肝著肝痹肥气等多种病证。参见肝病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证治要诀

    综合性医书。又名《秘传证治要诀》。12卷。明·戴元礼撰。作者以朱丹溪学说为本,集《内经》、《难经》直至宋元诸家学术经验,参以个人的心得见解,论述多种内科杂病兼及疮疡、妇科、五官科等常见病证的证治,分诸

  • 天突

    经穴名。代号:RN22。出《灵枢·本输》。别名玉户、天瞿。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当胸骨切迹上缘上0.5寸凹陷处(《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另说“在颈结喉下二寸”(《针灸甲乙经》)、

  • 新建

    ①经外奇穴。出《新针灸学》。位与足少阳胆经之居髎穴同。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出《实用小儿推拿》。在颈部第2~3颈椎棘突间。捏挤至皮肤呈紫红色为度。有清咽喉、散结热等作用。用于治疗喉痛,急性喉痹,乳蛾,

  • 遏蓝菜

    出《救荒本草》。为菥蓂之别名,详该条。

  • 泄泻黄水

    病证名。指泄泻黄色粪水的病证。多由感受风湿之邪,内搏肠道而致。元·朱丹溪《幼科全书》:“泄泻不住成黄水者,或渴或不渴,此风湿也,其证多得于夏,以五苓散加防风,苍术、羌活治之。”

  • 临床常用中草药手册

    书名。湖南中医学院编。本书介绍常用中药330多种。根据药物主要功用分为18类。特别重视其临床应用部分,并将主要效用概括为四字,附以常用药方,供临床参考。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消上

    病证名。小儿消渴之一。《幼科铁镜》:“消渴,心火动而消上,上消乎心,移热于肺,渴饮茶水,饮之又渴,名曰消上。”治以滋阴养液为主,宜莲花饮(甘草、知母、莲花须、黄连、瓜蒌仁、五味子、人参、干葛、白茯苓、

  • 耳壳

    即耳廓。详该条。

  • 肾虚经行后期

    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分娩次数多,或房室不节,损伤肾气,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宫不能按时满溢所致。症见经期错后,血量较少,头晕耳鸣,腰膝痠软等。宜补肾养阴。用固阴煎(《景岳全书》:熟地

  • 脉极

    证名。指血脉亏损、重急的疾患。又称血极。《备急千金要方·心脏》:“凡脉极者,主心也,心应脉,脉与心合,心有病从脉起。又曰,以夏遇病为脉痹,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则食饮不为肌肤,咳脱血色白不泽,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