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金匮要略》。指鼻涕清稀如水,喷嚏频频。参见鼽条。
见清·汪嘉谟《胎产辑萃》。即打胎。
出《素问·皮部论》。少阳经之阳络。名枢持,详该条。
【介绍】:见俞启华条。
【介绍】:见刘纯条。
病名。①出《疮疡经验全书》。古名奶疬。为乳中结核之一种。证见月经初潮前后,乳晕部出现疼痛性结块。多因冲任失调,肾气不充所致。治宜调理冲任,滋养肝肾,活血化瘀。选用逍遥调经汤。②即童子疬。出《疬科全书》
病证名。即风寒咳嗽。《古今医鉴》卷四:“风寒嗽者,鼻塞,声重,恶风恶寒,或自汗,或无汗者是也。治当以发散行痰,用二陈汤加麻黄、桔梗、杏仁。”参见风寒咳嗽条。
病名。见上海中医学院编《五官科学》。为天行赤眼之俗称,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卷五。即达生散,见该条。
《灵枢经》篇名。本文论述四时与发病及治疗的关系,故名。由于四季气候的变化各有不同,其产生的疾病,亦随之而异,当针刺治疗时,必须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在适当的穴位上运用不同的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