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症之一。亦称肾痿。由于肾热内盛,或邪热伤肾,阴精耗损,骨枯髓虚所致。症见腰脊痠软,不能伸举,下肢痿弱,不能行动,伴有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蒲蒻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一名《蜀本草》。20卷。后蜀·韩保昇等撰。据《嘉祐补注本草》所引书传称:“韩保昇等与诸医工,取《唐本草》并《图经》(指《新修本草》中图经部分)相参校正,更加删定。”已佚。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该条。
病名。见《喉科泄秘》卷上。即鹅口疮。详该条。
证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应候,见该条。
病名。古人指啼极无声为嗄,即嘶哑。《庄子·庚桑楚》:“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
同消食化滞。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