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窍
指耳,详该条。
指耳,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附地菜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瘈脉。见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即竹节三七,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致吾。山东新城人。因家贫而学医。从名医刘南川学习,久而出名,曾任太医院吏目。治病根据体质强弱、地理、气候而下药,效果较好。尤其精于伤寒、痘疹。
养生类著作。明·万密斋撰。5卷,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本书综合前人对于养生的知识,提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为养生四要,如谓:“寡欲者,谓坚忍其性也。”“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矣。”“慎动者,谓保定其
见《本草便读》。为大豆黄卷之简称,详该条。
即盘肠生。详该条。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马莳注:“手太阴肺经之本,在寸口之中,即太渊穴,标在腋内动脉,即中府穴。”
①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紫珠之别名。②见《安徽中草药》。为墨旱莲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腧穴。《素问·气穴论》:“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见腧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