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焦

耳焦

证名。《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甲乙经》:“耳焦枯受麈垢者,病在骨。”系指耳廓焦枯、无华,乃阴虚气血少之象。

猜你喜欢

  • 泻下

    即下法。详该条。

  • 岐伯灸经

    书名。见《新唐书·艺文志》1卷,已佚。

  • 紫酢浆草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 霍心田

    【介绍】:见霍恺条。

  • 金陀僧

    见《中药志》。即密陀僧,详该条。

  • 锐眦

    出《灵枢·经脉》等篇。即外眼角。见眦条。

  • 孖生

    即双生。详该条。

  • 咽喉备急丹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青黛、芒硝、僵蚕各一两,甘草四两。为末,用牛胆盛药,阴干,研粉,每用少许吹患处。治咽痛。

  • 足少阳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足少阳之正。《灵枢·经别》:“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眥也。”从足少阳胆经分出,绕

  • 四蕊三角瓣花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黄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