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代藏医学家。著有《后续医典释解心明海》。
病名。系指发生于咽后部的血泡。发生于悬雍垂下端的叫悬旗风;发生于上腭的叫飞扬喉。多因肺胃火毒上炎,或过食醇酒厚味所致。《喉科心法》卷上:“帝丁两旁,或大舌尽根,或喉关上腭,发一紫血小泡,顷刻肿大,妨碍
【介绍】:见周之干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谓此障之形“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蔽瞳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滑翳内障。详该条。
见穴位磁疗法条。
面色憔悴无华。为慢性病容,系久病脏腑气血耗伤所致。
出《太平圣惠方》。为芜荑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著有《济世万全方》1卷,佚。
《疫痧草》方。龟板、鳖甲、生地黄、牡丹皮、鲜沙参、麦门冬、天花粉、浙贝母、玄参、犀角、鲜石斛、金汁。水煎服。治痧透肌燥,舌绛液干,喉烂便秘,脉弦无神。
证名。见《备急千金翼方》卷十一。亦作眼闇,即目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