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王荫陵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络却。见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鹤山。江苏无锡人。于1805年与高秉钧、姚志仁合纂有《景岳新方歌》一书。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用药法则之一。根据五脏生理特性及病变采用补泻法则。《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
见《类经图翼》。即内踝尖。详该条。
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其循行方向均由头部经项背及下肢抵达足部。《灵枢·逆顺肥瘦》:“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即重镇安神。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东医宝鉴》作外丘。即伏兔,见该条。
湿润。《素问·气交变大论》:“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指四方有湿润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