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丹溪心法》。指血枯而致之经闭。多因素患失血,或早婚,产多,乳众等耗伤阴血,日久乃致血枯,冲任空虚,无血下达胞宫而致经闭。因失血者,症见饮食减少,面色白无华,日渐虚弱消瘦,治宜补血养血,方用
病名。见《外科正宗》。系脾经蕴热所致。症见睑缘生出小泡,渐长如菌状,头大蒂小,不痛不痒,甚者眼翻流泪,视物受障,经久不愈。治宜清脾泻热为主。用清凉圆煎水外洗,内服凉膈清脾饮加减。尚可酌情手术治疗。
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肌肉之间气行流利通畅。《灵枢·本脏》:“卫气和则分肉解利。”
经穴名。代号GB2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之会。位于腹侧,髂前上棘前方0.5寸,约与关元穴相平处。一说“在带脉直下二寸。”(《针灸集成》)。布有髂腹下神经和旋髂浅、深动、静脉。
病名。出《肘后方》卷六。本病初起头皮出现细小丘疹,色赤而流水,浸淫痒痛,但不起痂,最后毛发脱落。治疗用白马蹄烧灰研细用猪脂调搽。
少阳相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张景岳注:“少阳相火用事,其气尤烈,故曰畏火。”
【生卒】:约9世纪末【介绍】:宋代医生。字汝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治疗妇科负盛名。
病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三。又名玉门不闭、阴门不闭、产门不合。指产后阴道外口不能闭合。多因胎前失于调养,产后气血大虚,不能收摄,或产时伤及产门破损所致。气血大虚者,兼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自汗等
出《外科启玄》卷三。即熏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