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穿踝疽

穿踝疽

病名。即发于踝关节附骨疽。《外科正宗》卷四:“穿踝疽,乃足三阴湿热下流停滞而成。初起内踝肿痛,痛彻骨底,举动艰辛,甚则窜及外踝通肿。有头者属阳,易破;无头者属阴,难溃。此二者初起寒热交作,宜服荆防败毒散牛膝散,日久脓成胀痛者针之;腐而不敛孔大者,玉红膏贴之;形体虚弱者补之。”本病包括踝关节结核之骨髓炎。

猜你喜欢

  • 下损及上

    指虚损由下部脏腑发展到上部脏腑的病机。参见上损及下条。

  • 痘疹图像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 增释南阳活人书

    见类证活人书条。

  • 肾痈

    病名。指生于京门穴处的痈。京门穴为肾经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京门隐隐而痛者,肾疽也。上肉微起者,肾痈也。”由肾虚不足,房劳太过,外挟寒邪所致。初起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膜胀塞满,渐至

  • 孙文垣

    【介绍】:见孙一奎条。

  • 大寒

    二十四节气之一。《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的最冷时期。

  • 崩漏下血夹水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病因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损伤脾胃不能摄血归源;或素有心气不足,复因饮酒劳倦,致令心火乘脾所致。症见崩漏下血夹有水湿,或每日水泻一二次,气短,怠惰嗜卧,疲倦乏力。

  • 温气

    即阳气。《素问·调经论》:“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写,不写则温气去。”详阳气条。

  • 假搐

    病证名。①指外感寒邪,客于肌表,小儿体弱不胜其邪,发为抽搐者(《小儿卫生总微方论》)。②病虽见搐抽者,目上视,但牙关不紧闭,口无痰涎者,为“假搐”(《东医宝鉴》)。③“发热抽掣,少时掣定,神气清爽,能

  • 李文渊

    【介绍】:清代医家。字静叔。又字叔卿。山东益都人。编有《得心录》一书,已佚。据《四库全书提要》称,该书包括十九方,皆为自制,其中包括为照顾贫穷人无力购买人参等贵重补药而创制的代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