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镜朗编。本书以现代儿科学知识,将古代八十余种儿科疾病的名称、病原、症状、诊断及历史等问题进行了概括的整理,论述颇多独到的见解。1969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气偏胜则病症表现摇动性或游走多变的特点。如游走性的关节肌肉疼痛、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眼斜、卒然昏仆等。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指秋燥的邪气伤于肺经的病变。燥气最易耗伤津液,燥邪从口鼻入侵于肺,耗伤肺津,出现干咳,无痰,或咯痰难出,或痰中带血,咽喉疼痛,胸胁痛等证候。有温燥、凉燥之分。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白喉、急性咽喉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痘疮入眼。详该条。
见《孙天仁集效方》。为莲须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即黄栌,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地仓,见该条。
见肘后备急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