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石猴子

猜你喜欢

  • 卒淋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指淋症之突发者。《圣济总录·诸淋门》:“下焦有热,传入膀胱,其候卒然少腹急痛,小便淋数涩痛,故谓之卒淋。”治宜清热通淋。方用木通散、茅根汤等。参见淋、热淋条。本证可见

  • 白刃疔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肺疔。初生白皰,顶硬根突,破流血水,痒痛兼作,多生鼻孔、两手,易腐易陷,重则腮损咽焦,咳吐痰涎,鼻焮气急,此属肺经毒火而成。治同疔疮;生于鼻者,治同鼻疔。参见疔条。

  • 小海

    经穴名,代号SI8。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合(土)穴。位于尺骨鹰咀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屈肘取穴。一说在“天井外旁五分”(《针灸集成》)。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及尺神经;并有尺侧上、下副

  • 阴证发斑

    病证名。指发斑属于虚寒者。《阴证略例·阴证发斑》:“阴证发斑,亦出胸背,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疾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斑点。但如蚊、虻、蚤、虱、咬形状,

  • 龟版膏

    见《本草正》。即龟版胶,详该条。

  • 女科、产后编

    书名。一名《傅氏女科全集》、《女科全集》。旧题:清·傅山撰。约成书于十七世纪。4卷。1827年始有初刊本。其中《女科》2卷,内容有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10门,共

  • 滞颐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指小儿口内流涎,浸渍两颐。脾之液为涎,脾开窍于口,小儿脾气虚弱,固摄失职或脾胃蕴郁湿热,上蒸于口而致。脾气虚弱者,口角流涎清稀,面白唇淡,治宜温补脾气,用益黄散或温脾

  • 灸板

    灸用器具。出《外科图说》。是一种雕有不同大小艾炷形状的木模板,用以制作艾炷。

  • 六瘤

    六种瘤病的合称。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即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石瘤。参见瘤条。

  • 通瘀破结

    同破瘀消癥。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