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瞳欹

瞳欹

病证名。即瞳神欹侧。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崩沙

    病名。系指患牙疳而上下唇破,鼻穿并牙齿落者。《幼幼集成》卷4:“牙疳者,初作臭气,次则齿牙黑,甚则龈肉烂而出血,名为宣露,此由肾热。其气直奔上焦,故以走马为喻,宜速治之;若上下唇破鼻穿齿落者,名曰崩沙

  • 驻景丸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楮实(微炒)、枸杞子、五味子、制乳香、川椒(去目,炒干)、人参各一两,熟地黄(酒浸)二两,肉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蒸)各四两(一方加当归)。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

  • 黄帝内经

    医经名著。简称《内经》。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著,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原书18卷,即《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改称《灵枢》)各9卷。书中以医学理论为主,兼及针灸、方药

  • 时复证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清·康维恂《眼科菁华录》:“类似赤热,不治自愈,及期而发,过期又愈,如花如潮,久而不治,遂成其害。”“未发问其所发之时,别其病本,在何经络;既发者,当验其形色经络,以别何

  • 辛寒生津

    清法之一。用辛凉药清胃热,生津液的治法。例如胃阴先虚,胃火炽盛,症见口舌生疮,口中有秽气,口干口渴,干呕,舌苔黄燥,脉大而虚等,用加减玉女煎。

  • 手摸心会法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诊治折伤之要领。医者在检查诊断或整复治疗过程中,用手触摸损伤,并对触摸所得的异常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作出确切的结论,以便在整复施术时做到心中有数。

  • 胎瘤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红丝瘤。多因母体蕴热更兼血瘀结滞而成。初生婴儿头部、胸乳间生局限性肿块,色紫微硬,漫肿略疼,或大或小。治宜用针刺破瘤体,后服五福化毒丹,外贴黄连膏。即血管瘤。

  • 沸子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疿疮。详该条。

  • 叶天士

    【介绍】:见叶桂条。

  • 马莳(shī 时)

    【介绍】:明代医家。字玄台或元台(一说字仲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黄帝内经》十八卷以及《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载“九针九篇”的说法,认为《内经》应分为《素问》、《灵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