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详该条。
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脏腑惊证之一,详脏腑惊证条。
病证名。指经期血从上逆,以致口鼻出血。曾鼎《妇科指归》:“经来时,忽从口鼻出者,因多食椒姜热极,火升血逆而上。治宜清热凉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参见逆经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方。栝蒌实、枳实(麸炒,去瓤)、桔梗、半夏各等分。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后淡姜汤送下。治胸膈痞痛彻背,胁胀喘急妨闷。若痰因火动者,加黄连。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方。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为末,每服三指撮,食前冲服。治酒风,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
类中风病证之一。喜则气缓。因暴喜伤阳,心神涣散,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榕须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鼻息肉别名。见该条。②鼻道恶性肿瘤。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推拿穴位名。即二人上马。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