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伤寒九十论·脐中出血》:“本少阴证,而误汗之,故血妄行,自脐中出。……予以治少阴之本,而用姜附汤。”本证亦有由肾火外越而致者,宜用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等药。
指气脱、血脱、神脱。明·赵贞观《绛血丹书》:“产后患崩者,谓之血脱;气短似喘者,谓之气脱;妄言妄见者,谓之神脱。”也有认为产后气随血脱,出现的唇白,眼闭,口开,手撒,厥冷,六脉微细欲绝者,谓之气脱。
出《吴普本草》。即常山,详该条。
病名。多由胆与三焦风热上冲所致。症见耳内肿痛,或耳外亦肿,头痛口紧难开,耳内出脓血,小便短赤。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龙胆泻肝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
见《备急千金要方》。为酢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冲,见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生平履贯未详。撰有《资蒙医经》一书。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三十六丁。见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连翘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