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哇南木加因桑
【生卒】:约十一世纪
【介绍】:
宋代藏族医家。西藏人。精通医学,撰有《八支心要集》一百二十章。
【生卒】:约十一世纪
【介绍】:
宋代藏族医家。西藏人。精通医学,撰有《八支心要集》一百二十章。
丛书名。清·汪和鼎辑。刊于1812年。包括《宜麟策》、《达生篇》、《保婴易知录》、《丛桂堂集验良方》。
见曾鼎《妇科指归》。指孕妇临近分娩时转胎引起的腹痛。
见《本草从新》。为黄连药材之一种,详黄连条。
病名。多由肾阴虚亏而虚火上炎,或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症见帝中肿胀、疼痛,饮食吞咽不利,甚则肿塞咽喉。若因感受风热者,治宜疏风清热。可选用银翘散、清咽利膈汤等加减;如属肾阴虚亏者,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
病名。见《石室秘录》。多发生于产后1~3天内。因产后气血未复,盛夏炎热,暑邪乘虚侵袭肌体,阴气卒绝,阳气暴壅,经络不通而致高热,神志不清等症。若热中于里,兼见心烦口渴,大汗面赤,脉洪大,治宜生津止渴,
见《东北动物药》。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舌尖薄白苔,余无苔而见红舌的舌象。若舌色鲜红发亮,可见于津亏血少的外感病人,并以邪在少阳,郁热不解,既不出太阳,又未深入阳明时为多见(见《伤寒舌鉴》)。
【介绍】:见李駉条。
病名。出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薯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