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直肠泻

直肠泻

病名。指饮食不化随即泻出。又称直肠泄直肠直腹泄。《张氏医通·大小府门》:“药与食入口即泻下者,名直肠泻。”《医略六书·杂病证治》:“直肠泻,食入辄下完谷,参附理中汤加诃子肉果、煨木香。”亦可用木香散人参白术,以伏龙肝汤煎服,或大断丸。也有把食入即下之急暴者称直肠症,日久者称录食泻。《症因脉治》卷四:“直肠之症,急症暴症,录食之泻,久病缓病。”参刮肠、直肠泄、直肠条。

猜你喜欢

  • 清心牛黄丸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胆南星、黄连各一两,牛黄二钱,当归身、甘草、朱砂各半两。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临卧唾津咽下。治舌纵口角流涎不止,口目斜,手足痿软。

  • 釜底抽薪

    属寒下法。用寒性而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泄大便以泻去实热的治法。本法即如抽去锅底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的温度一样,故名。参见寒下、急下存阴各条。

  • 老母虫

    见《四川中药志》。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 腑输

    ①指六腑所属诸阳经的俞穴。《灵枢·刺节真邪》:“刺腑输,去腑病,何输使然?”②与藏俞对举,指六腑所属诸阳经的井、荥、输、原、经、合诸穴,每经六穴,六六三十六穴,左右合之,共七十二穴。《素问·气穴论》:

  • 如圣白虎汤

    《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十八方。人参、知母各一钱半,五味子八分,麦门冬(去心)三钱,石膏五钱,炙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自汗烦渴,脉洪涩者。

  • 沈应善

    【介绍】:明代医家。字嘉言。南昌(今江西南昌)人。跟随韩隐庵学医,初授《素问》诸书,精导引术,善于用药和饮食疗法,治病效果较好。遇有传染病流行时,他购贮药物,于居处构一舍,名“来安堂”,诸药饵饮食,无

  • 图经本草药性总论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 大气入脏

    指比较严重的六淫邪气深入内脏。《灵枢·病传》:“大气入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 乳痰

    病名。乳中结核之一。《疡科心得集》卷中:“有乳中结核,始不作痛,继遂隐隐疼痛,或身发寒热,渐渐成脓,溃破者此名乳痰;或亦由肝经气滞而成,或由于胃经痰气郁蒸所致。用药疏肝之中必加贝母、半夏、瓜蒌等以治痰

  • 流水风疮

    病名。《幼幼集成·诸疮证治》:“小儿初生,遍身虫疥,与乎流水风疮,一皆胎毒也。切勿外治,宜内服胡麻丸。倘误用搽洗,逼毒入腹,以致腹胀,危候也。急服解毒汤(玄参、连翘、升麻、黄芩、赤芍、当归、羌活、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