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盛寅

盛寅

【生卒】:1375~1441

【介绍】:

明代医生。字启东。江苏苏州人。为名医戴原礼再传弟子。因给宫廷和皇家人员治病,受到明成祖赏识,授任太医院御医,并曾掌管太医院事,于1436年(正统元年)返乡。著有《医经秘旨》等书。弟盛宏,子盛僎,姪盛伦,孙盛恺(旷)等都在当地以医术闻名。

猜你喜欢

  • 修治

    即炮制。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有《修治药法》。详炮制条。

  • 藤葵

    出《开宝本草》。为落葵之别名,详该条。

  • 酒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因醉卧汗出迎风,风邪入于胃经所致。初起遍身生疮,小者如豆,大者如钱,色呈灰黄,上覆脓痂。久则眉发脱落。相当于结核型麻风。

  • 灌汗

    指汗多如灌水之状。《素问·脉要精微论》:“肺脉……其耎而散者,当病灌汗。”《类经》卷六:“汗出如水,故云灌汗。”《脉经》“灌汗”作“漏汗”。参见漏汗条。

  • 厥气

    逆乱之气,泛指一些继发性病因。如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浊闭阻、食积停滞或暴痛等,它们出现在病变过程中,又起了新的作用,引致四肢厥冷、精神失常或突然昏仆等病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厥气上行,满脉去

  • 飧(sūn 孙)泄

    病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一作飧泄。又名飧泻、水谷痢。以泻下完谷不化为特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夕食谓之飧。以食之难化者,尤在于夕,故食不化而泄出,则谓之飧泄。此俗所谓水谷痢也。”脾胃气虚阳

  • 破血伤风

    病名。出《活幼心书》卷二。为跌扑损伤皮肤,外风侵袭,伤痕随时发肿,疼痛的证候。治宜活血疏风为法。

  • 湿毒带下

    病证名。多因经期、产后、胞脉正虚,湿毒秽浊之邪,乘虚内侵直伤胞脉,损伤冲任之气血,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症见带下量多,色如米泔或黄绿如脓,五色杂下,气味臭秽,阴部痒痛,或有发热,腹痛,小便短赤等

  • 千金磁朱丸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即神曲丸第一方,见神曲丸条。

  • 棠林子

    出《本草图经》。为山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