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淡紫,中带青筋而润。为寒邪直中阴经之候。证见面色暗黑,身凉,四肢厥冷,脉沉,宜四逆、理中等温阳救逆(见《伤寒舌鉴》)。
见《四川中药志》。为四楞筋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金雀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俗称雀子斑。由火郁孙络血分,复感风邪凝滞;或肺经风热所致。多发于颜面、颈和手背等处。皮肤呈黑褐色或淡黑色散在斑点,小如针尖,大如绿豆,数目多少不一,甚则延及满面。外用玉容散水
见《四川中药志》。为海金沙之别名,详该条。
痰饮的古称。出《脉经·辨三部九候证第一》。详痰饮条。
指背部。《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即气阴两虚。详该条。
①又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温与热,寒与凉,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此外,还有平性药,性质比较和平,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仍属于四气之内,故称四气,而不称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即漏芦汤第一方,见漏芦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