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经疏证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其患多生于耳窍、胸腹腰肾偏僻软肉之间。初生黑斑紫疮,毒串皮肤,渐攻肌肉,顽硬如疔,痛彻骨髓。重则手足青紫,惊悸沉困,软陷孔深,目睛透露,此属肾经毒火而成。治同疔疮。不宜下,须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医学家。字兴言。安吴(今安徽泾县)人。学于张琦,尝评时医庸陋云:“各据门户,执古方不能治今病,读医经不如多临症之说;不深求经方药录用意所在,徒创异说,以博名誉;论说曰繁,医学曰晦。”他认为
经隧的支别络脉。《灵枢·刺节真邪》:“去爪者,刺关节肢络也。”
湿温著作。绍兴医学会会员集体编著。刊于1913年。该书系统阐述湿温时疫之演变、转归及防治方法,所拟方药大多切于实用。现有多种刊本。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简编》。即夹脊穴,见该条。
即虚阳上浮。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