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桐皮
出《药性论》。即桐皮,详该条。
出《药性论》。即桐皮,详该条。
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详该条。
即挑治疗法。见该条。
用钢质制成的小刀,柄长1~2寸,刀口倾斜如眉,故名。专用于割治放血。
元代医疗机构名称。详见广惠司条。
参见痘疹金镜录条。
《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上方。牛蒡子、天花粉、白术、炒栀子、葛根各一钱,甘草、升麻各五分,生地黄二钱,连翘、黄芩、青皮、防风各八分,黄连四分,桔梗一钱二分,玄参一钱五分。水煎,食后服。治酒食热毒郁于喉间,
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气滞、寒凝,以致血瘀内阻冲任,经血不能按时下达胞宫所致。气滞血瘀者,症见经期错后,经量涩少,血色紫黯,血块较多,小腹胀痛,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方用过期饮;寒凝血瘀者,症见小腹冷痛,
病证名。①指表邪因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②指气膈。多因忧思郁结所致。《医方考·痞门
见《药材生产手册》。为柽柳之别名,详该条。
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于上部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因火性炎上之故。参肝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