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瘀热在里

瘀热在里

瘀,郁滞停留之意。①伤寒病瘀热在里:①《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②《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②体内有瘀血停留,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发热。参见瘀热条。

猜你喜欢

  • 沙眼

    病名。即椒疮。详该条。

  • 妇女白淫

    病证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妇女从阴道内时时流出有白色粘液,形如胶样的秽物。多因房劳伤肾,心肾不交,肾主水开窍在阴,胞冷肾损故下流淫浊,而小便通利无碍。治宜补肾固涩。方用金锁正元丹、固精丸、锁金丸

  • 浸洗剂

    将药煎汤,浸洗全身或局部。可以“疏其汗孔,宣导外邪”(《圣济总录》)。如《金匮要略》苦参汤等。

  • 口寸

    同身寸之一。以患者本人两口角间宽度为1寸量取穴位,故名。《肘后备急方》救卒客忤死方:“又方,以绳横度其人口,以度其脐,去四面各一处,灸各三壮。”又《千金要方》:“风眩……灸法,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口

  • 催肠生

    即盘肠生。详该条。

  • 白木通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女萎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川木通之别名。各详该条。

  • 肠遶

    遶,音义同绕。出《针灸集成》。即肠绕,见该条。

  • 浩然子

    【介绍】:见王宏翰条。

  • 耶律兀欲

    【介绍】:见耶律倍条。

  • 足少阳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孟春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其病小指(趾)次指(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