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正骨手法之一。用于骨折、脱臼出现重迭移位的基本手法。用双手分别握紧骨折之上、下两端,或借助器械作对抗牵拉,以纠正重迭移位,达到整复。参见拔伸条。②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又称牵法、
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五指微屈,掌心朝前,用力迅速抽出,旋即掌心向上,迅速收回。
【生卒】:十一世纪末【介绍】:北宋医家。字及之。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弃儒从医。擅长治疗小儿疾病,尤其精于痘疹,与钱乙齐名。1093年(元祐八年)他采摭经效秘方,详明证候,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1卷
亦名经断、经绝。①指妇女到五十岁左右,由于肾气已衰,天癸衰竭,冲任胞脉俱虚,以致月经断绝,是生理现象,不作病论。②指病理性月经停止,即经闭。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
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狐尿刺。详该条。
①五脏之一。与胃相为表里。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供应各方面的需要,维持人体的正常的功能活动。《类经》卷三:“脾主运化……五味入胃,由脾布散,故曰五味出焉。”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又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GB4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足背部,当第四、五跖骨间,靠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侠溪穴上1寸处。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足背动、静脉网,第四跖骨背动、静脉。主治目赤肿痛,耳鸣
病名。感冒之一种。伤风而见燥火证候者。《类证治裁·伤风》:“火伤风,火郁燥嗽咽痛,甘桔汤加薄荷、玄参、黄芩、前胡、花粉。”详风热感冒、热伤风条。
肝气的一种作用。肝的功能正常时,如春天树木,充满生机,表现升发之象。但升发太过,则为肝阳上亢,反会出现头痛、眩晕等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