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属产后下利范畴。参见产后下利条。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即宽筋藤,详该条。
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分娩次数多,或房室不节,损伤肾气,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宫不能按时满溢所致。症见经期错后,血量较少,头晕耳鸣,腰膝痠软等。宜补肾养阴。用固阴煎(《景岳全书》:熟地
参见温肺条。
出《圣济总录》。为紫葳根之别名,详该条。
指下腹的中部。《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小便淋沥之意。详淋条。
病症名。见《杂病源流犀触》卷二十四。多由风热痰毒上冲,致咽喉肿痛,汤水难下,或身发寒热,或颈生瘰疬。治宜疏风解毒,清热涤痰。用清气化痰丸加荆芥、薄荷、防风、僵蚕等,或用小陷胸汤加减。
见《重庆草药》。为辣椒茎之别名,详该条。
即珍珠丸第一方,见珍珠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