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京民间药草》。为蕨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耳鸣。详该条。
属清法范畴。火乃热之甚,故泻火方药较单纯清热的峻猛。火性炎上,因此泻火应兼具下降或泻下的作用。但火证有虚实之分,实火宜泻热,虚火宜补水。故泻火是针对实热火证的治法,常以清热与泻下药组合,既清其热,又起
治疗精气耗散、滑脱不收的方法。也称固涩。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的原则立法的。适用于自汗盗汗、久嗽虚喘、久痢久泻、精关不固、小便失禁、崩中漏下、久带清稀等症。有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涩肠止
【介绍】:见吴辰灿条。
证名。筋惕肉瞤的别称。见《伤寒论大全》卷二。详筋惕肉瞤条。
盛为实邪,聚为积聚。指实邪积聚,如痰浊瘀血等。《灵枢·厥病》:“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三。即脱臼。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即威灵。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合子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