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疫喉呕吐

疫喉呕吐

证名。此乃胃家邪热发泄所致。痧透则呕自止。若痧隐而不透,呕甚吐者,治宜以透邪解毒、清热、止呕之剂。参见疫喉条。

猜你喜欢

  • 胃虚喘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又称胃气虚喘。指胃气虚耗而致气逆不降的气喘。《医学入门·喘》:“胃虚极则气上逆。”症见抬肩撷肚,喘而不休。多由久病或大病后中气受伤所致。治宜补中气,养胃阴为主,

  • 内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内疔者,先发寒热,体痛、头痛,数日后,胸腹、背胁、头面手足间有一处甚痛而肿起,即内疔所发之处。急用霹雳火汗之,并内服败毒散;若毒势不尽,憎寒壮势不减,宜服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

  • 乳核

    病证名。出《外科启玄》卷五。即乳结核。见该条。

  • 蜀椒

    出《神农本草经》。即花椒,详该条。

  • 黑苔灰纹舌

    即灰底黑纹舌。详该条。

  • 兰香饮子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生石膏、知母、炙甘草、人参、甘草、兰香、防风、升麻、桔梗、连翘、半夏、白豆蔻。水煎服。治消中能食而瘦,大渴便秘。

  • 司地

    运气术语。出《素问·本病论》。即在泉。参见司天在泉条。

  • 调服

    煎服法之一。同冲服。详该条。

  • 消痈散毒汤

    《丹台玉案》卷六方。青皮、浙贝母、天花粉各二钱,蒲公英一握,连翘、鹿角、当归各一钱半。水、酒各一盅,煎服。治乳痈,恶寒发热,焮肿疼痛。

  • 长珠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