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疠风

疠风

病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之一。《素问·风论》卷五:“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溃疡。”又名冥病大风癞病大风恶疾疠疡大麻风麻风风癞血风。由体虚感受暴疠风毒,邪滞肌肤而发;或接触传染,内侵血脉而成。初起患处麻木不仁,次发红斑,继则肿溃无脓,久之可蔓延全身肌肤,出现眉落、目损、鼻崩、唇裂以及足底穿溃等重症。治宜祛风化湿,活血杀虫。初起先服保安化灵丹发汗,后改服神应消风散磨风丸,亦可选服一号扫风丸蝮蛇酒。久病体虚可兼服何首乌酒外治苦参汤洗涤溃疡,外涂狼毒糊剂。必须隔离治疗。解放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在发病区开展群众性预防宣传教育,收容治疗。大大降低了发病率,并使不少患者得到治愈。

猜你喜欢

  • 内痔注射疗法

    内痔治法之一。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之内痔部分。包括对痔核具有坏死作用的药物(如枯痔油、枯脱油)或能使痔核硬化萎缩的药物(如5-8%明矾液,5%鱼肝油酸钠等)。从而使痔核硬化萎缩、坏死、脱落。本法对内痔

  • 杨允贤

    【介绍】:见杨谈条。

  • 纹色

    指小儿虎口脉纹的颜色。见《四诊抉微》卷三。又名手筋色、虎口脉色。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黑时因中恶,黄即困脾端。”脉纹的颜色一般能反映病情的寒热虚实。纹色红赤,多属火;淡红者

  • 苦胆木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苦木,详该条。

  • 瘟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瘟痧》:“寒气郁伏于肌肤血肉之间,至春而发,变为瘟症,是名瘟痧;又暑热伤感凝滞于肌肤血肉之中,至秋而发,亦名瘟痧。但春瘟痧毒受病者少,不相传染,时或有之;秋瘟痧毒受病者多,老幼相

  • 膺俞十二穴

    出《素问·气穴论》。胸两旁的十二个穴位。详膺俞条。

  • 内床

    指牙齿受牙龈裹护的部分。《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

  • 年希尧集验良方

    书名。又名《集验良方》。6卷。清·年希尧辑。刊于1724年。本书属于验方汇编性质,分为养生、急治、中风、预防中风、伤寒、感冒等50余类。除辑录验方外,其中养生、伤寒、感冒、类中等均附以简短的医论。又有

  • 时病分证表

    书名。3卷。彭光卿辑。初刊于1941年。本书按雷丰《时病论》原意,分述时病的病证、治疗诸法及成方。编述以表格为主,治疗诸法用歌括加按语的形式予以阐析,条理比较清楚。1955年上海中医书局重印出版。

  • 摩诃衍

    【介绍】:见马哈也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