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李濂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细辛大黄丸,见该条。
病证名。指产后由于瘀血入于脾经,出现哕恶不食的症候。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产后食伤而呕,血亦随气上逆,入于脾胃,故哕恶不食,宜服抵圣汤治之(人参、半夏、陈皮、泽兰、赤芍、炙草、生姜)。”
【介绍】:明代医生。字汝化。杞县(今河南杞县)人。先业儒,考取诸生。后因母病学医,医病效果较好,名振当地,曾任太医院修职郎。
见《黑龙江中药》。即獾油,详该条。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医学分科之一。针灸疗法由来已久,隋唐始设为专门的科目,宋有针兼灸科,元、明代均设有针灸科。
肝的阳气。主升发疏泄。与肝阴相对而言。参见肝阴条。
见《金匮要略》。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见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瓶尔小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