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吴克潜《病源辞典》。又名通睛,指眼珠呆滞,不能活动者。详通睛条。
指肥、膏、肉三种类型肥壮的人。《灵枢·卫气失常》:“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参见肥人、膏人、肉人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
门,门户,司开合,为出入之关键。呼吸之门即呼吸的关键。《难经·八难》认为肾间动气为生命的根本,主司呼吸的开合出入,故称之为“呼吸之门”。其说即后世“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等理论之滥觞。
见《云南中草药》。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膈证之一。又名食膈。见《医方考》卷三。详食膈条。
病证名。大肠受病而引起的泄泻。《幼科发挥》:腹泄“自大肠来者,则变化尽而成屎,但不结聚,而所下皆酸臭也。”寒湿偏盛者,多兼泄泻清稀,肠鸣腹痛,治宜温化寒湿,用平胃散加肉豆蔻;湿热偏盛者,则泄下灼肛,小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仅及皮肤而名,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活幼悟神集》20卷,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