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猛疽

猛疽

病名。多由肺肝二经蕴热,痰毒邪火上攻咽喉所致。症见咽喉焮红,漫肿疼痛,汤水难入,呼吸不利,寒热大作。《灵枢·痈疽篇》:“痈发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因其来势太猛,倘猛不可遏。”(《外证医案汇编》卷一),故曰猛疽,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用普济消毒饮黄连消毒饮等加减。本病类今之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参见喉痈条。此外亦有谓猛疽即结喉痈。“问当结喉生痈何如,曰:是名喉痈,又名猛疽。以其势毒,猛烈可畏也。”(《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可与结喉痈条互参。

猜你喜欢

  • 槐皮

    出《肘后备急方》。为槐白皮之简称,详该条。

  • 口唇

    解剖名。出《灵枢·忧恚无言》。即唇,亦作唇口。唇之色泽具诊断意义。《疡医大全》卷十四:“唇口焦红者吉,唇红者主烦躁渴饮,唇燥裂者是脾热,唇口俱肿赤者是热极……,唇青者主血虚脾寒也……。”参见唇条。

  • 槐连灯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槐角之别名,详该条。

  • 三物白散

    即白散,见该条。

  • 烂头乳蛾

    病名。《咽喉脉证通论》:“一边肿曰单蛾,两边肿曰双蛾,或前后皆肿白腐作烂,曰烂头乳蛾。”多由热毒痰火薰蒸咽喉所致。症见喉核红肿,腐溃色白,大痛难食,舌苔厚腻,六脉弦紧,便秘烦渴。治宜清热解毒,泻火消肿

  • 紫大戟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红大戟,详该条。

  • 踵息

    ①指深长的呼吸。出《庄子·大宗师》:“真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之息以喉。”②气功术语。要使呼吸深达踵部。《玄肤论》:“以踵者,谓深入于穴也。”即加强意念引导后的自身体会。

  • 夺精

    即精气严重耗损。表现精神萎靡,耳聋,视物不明,脉极迟或极数等证候。《难经·十四难》:“(脉)一呼……四至曰夺精;……再呼一至曰夺精。”

  • 阳跷脉

    奇经八脉之一。出《灵枢·寒热病》。其循行路线,据《难经·二十八难》载:“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本脉自足跟外侧的申脉穴起始,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经髋、胁,至肩膊外侧,沿颈

  • 头风旋

    古病名。见《外台秘要·头风旋方》。又称风头旋,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