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患内障眼病而目珠低陷者。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神门,见该条。
痿症之一。亦称肾痿。由于肾热内盛,或邪热伤肾,阴精耗损,骨枯髓虚所致。症见腰脊痠软,不能伸举,下肢痿弱,不能行动,伴有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
①解剖名词。《素问:气府论》:“面鼽骨空各一。”即面颊、颧骨处。②病证名,《素问·金匮真言》:“故春善病鼽衄。”《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解释谓:“鼽者,鼻出清涕也。”③又鼻塞为鼽(《释名·释疾病》)。鼽
【介绍】:①明医家。字伯常。合肥人。洪武初(1368)以医名,选入太医院,擢周府良医,寓居滇阳(今属云南》,奉周定王朱之命,集《周府袖珍方》等。②明医生。江陵(今属湖北)人。随父往粤,性喜旋予,弃儒业
病证名。①指阳兴不痿,不能洩精或精液自出者。《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强中病者,茎长兴盛不痿,精液自出。”由于饵食金石丹药,火毒内盛,或因肾气衰弱,虚阳妄动所致。证见阴茎常举,不能精或精液自泄等。
【生卒】:1277~1347【介绍】:元代著名医学家,我国古代骨伤科代表人物之一。字达斋。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曾任南丰医学教授。世代以医为业。对内、妇、儿、眼、正骨、口齿咽喉等科均有所研究,尤擅长骨
【介绍】:见陶承熹条。
【介绍】:见孟河条。
见医学粹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