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金樱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泽泻之别名,详该条。
俗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千日疮。详该条。
出《脉经》。亦名双生、骈胎。指妇人一次怀二胎。
【介绍】:清代医家。字峻寿,又字耐庵。嘉应(广东梅县)人,撰有《医学精要》8卷(1800年刊行),主论儿科,兼及杂症,论痘疹病较详。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嗌,亦作咽(《甲乙经》)。咽部的脉络。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手臂痛痧》:“手臂有痧,攻及脏腑者为紧痧,不攻脏腑者为慢痧。慢痧之症,惟刺手臂,紧痧之症,兼服痧药。”参痧条。
【介绍】:见史典条。
古病名。即中恶。《圣济总录·诸注门》:“论曰,志弱心虚,精神失守,忤犯邪恶,令人心腹暴痛,闷乱如死,无所觉知,故曰中恶,又曰卒忤。盖阴阳否隔,气道厥逆,上下不通,阳气散乱,故令不知人也。气还则生,不还
见焦氏喉科枕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