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泡服

泡服

煎服法之一。即焗服。对含有挥发油或容易出味,用量较少,久煎失效的药物,如西红花肉桂番泻叶等可用泡服法。泡时用半杯开水或将煮好的一部分药液趁热浸泡(加盖,以减少挥发油的挥发)。

猜你喜欢

  • 洗草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 口津

    涎的别名。俗称口水。参涎条。

  • 傍针刺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傍针刺(《针灸甲乙经》称傍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指治疗顽痹的针刺方法。其法在患处正中刺一针,旁边刺一针。因其正、傍同刺,故名傍针刺。

  • 冒心

    证名。以手按心下之意。由于胸阳不足,病人自觉心下空虚而悸动不宁,故喜以手按心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成无己注:“发汗过多亡阳也

  • 齿痕舌

    又称舌胖齿形。舌边缘见牙齿痕迹。因舌体较肥胖,受齿缘所压而致。多属脾虚;若舌质淡白而湿润,多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 足太阴之别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太阴络脉,见该条。

  • 土冬花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枇杷花之别名,详该条。

  • 仁斋小儿方论

    书名。4卷。宋·杨士瀛撰。本书将小儿诸病分为:初生、变蒸、惊、中风、疳、积、热、伤寒、痰嗽、脾胃、丹毒、杂证诸门,每门各列疾病子目,分别介绍证治与方论。此书原刊本已佚,今存本为明·朱崇正重校复刊本,复

  • 猪石子

    出《济生方》。为豚卵之别名,详该条。

  • 外腑

    指三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