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指先有经闭而后发生肢体肿胀者。病因寒湿伤于冲任,血壅经隧,气机不行,以致经脉不行,经血分而为水,流入四肢。症见先经闭而后出现水肿,治宜调经为主,其肿自消。方用调经散
病名。出《素问·脉解篇》。①《类经》卷十四:“俳,废也。内夺者,夺其精也。精夺则气夺而厥,故声瘖于上,体废于下,元阳大亏,病本在肾,肾脉上挟舌本,下走足心,故是病。俳音排,无所取义,误也。当作痱,正韵
病名。即髌骨脱臼。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又名膝头骨出臼,膝盖骨离位,膝骱出。因跌扑、扭闪所致。膝部明显肿胀、疼痛,膝关节呈半伸屈位,步履艰难,一般髌骨向外侧移位者较多见。宜用推膝盖归原手法复位,抱膝
病名。指肺痿病的咳嗽。因阴火灼肺,肺叶痿弱作嗽。《万病回春·咳嗽》:“肺痿嗽者,声哑,咽喉破痛,浊唾涎沫,或唾中有红丝脓血,热在上焦,阴火炽焰,熏蒸肺叶而成,此真病也。宜养血滋阴,清金保肺,消痰降火。
医案著作。何廉臣选编。刊于1929年。本书征集当时全国各地名医医案,共选辑三百余案。分上、下二集。上集为风寒、暑、湿、燥、火、四时六淫病案;下集为温疫、喉痧、白喉、霍乱、痢疫、瘄疫六种传染病案。医案记
病证名。见《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即水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水泄,肠鸣如雷,一泄如注,皆是水。”详水泻条。
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一。指患疮疡兼见口渴欲饮者。《外科枢要》:“疮疡作渴若焮痛发热,便利调和者上焦热也,用竹叶石膏汤;肿痛发热大便秘涩者内脏热也,用四顺清凉饮;焮肿痛甚者热毒蕴结也,用仙方活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黄芪二钱,陈皮、人参、炙甘草各一钱,升麻七分,柴胡、当归身、益智仁各五分,红花少许。水煎,食前服。治大便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泄泻肠鸣,小便黄者。
证名。出《素问·金匮真言论》。亦称惊。《医学心悟·惊悸恐》:“惊者,惊骇也。”《慎斋遗书·惊骇》:“惊骇之证,乃心肾不交之故也。”参见惊、喜惊条。
前阴尿道口与后阴肛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出下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