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即五刺。见该条。②指《灵枢·五邪》所述的五脏有病的各种治疗方法。《黄帝内经太素》称五脏刺。
见《江苏药材志》。为石见穿之别名,详该条。
治法。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满,指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于内而胸腹胀满;泻,指疏利气机,消除积滞。谓中焦积滞、胸腹胀满者,用消导理气等法治疗。
疟疾之一。①因外着雨露,内停水湿所致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病者寒热,身重,骨节烦疼,胀满,濈濈自汗,善呕。因汗出复浴,湿舍皮肤,及冒雨湿,名曰湿疟。”治用术附汤、草果厚朴汤等。②即暑疟。
证名。指目睛上视。《灵枢·癫狂》:“癫疾始生,光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
正骨八法之一。《医宗金鉴》卷八十七:“推者,谓以手推之,使还归处也。拿者,或两手或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适用于骨折愈合后或其它疾患所遗留的关节等处僵直者。
书名。1卷。清·邱熺撰。刊于1817年。为最早介绍接种牛痘法的一部著作。作者通过本人的大量实践,对于种痘的部位、要求、调摄及治疗方药等都作了简要叙述,并附插图。
病名。凤林寺《女科秘宝》:“产后单潮,此症当审虚实,如血尽发热乃是虚热,当服八珍汤;若食炒鸡姜椒热物,此虚中有热,加枳壳、黄连;若恶血未尽发热,宜服红花当归散。”指产后出现的单纯发热而无其他兼证。参产
【介绍】:见马莳条。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当归一钱五分,生地黄、黄芩、香附各一钱,黄连(姜炒)、白芍药各八分,川芎、黄柏、知母各五分,艾叶、甘草各三分。为粗末,水煎,空腹服。治血虚有热,月经先期而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