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七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右陶。槜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人。因见当时痧胀等疾疫流行,而疗法不多,乃根据儿科诊治痧疹之理,采集前人有关经验,撰成《痧胀玉衡》一书(1675年刊行),论述
见《灵枢·肠胃》。消化道的一部分。有小肠、大肠之分。参见各该条。
书名。5卷。清·曾香田撰。刊于1786年。本书参考痘疹有关文献,结合作者的经验编成。前4卷治痘症,附种人痘法,末卷论述麻疹。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雀目之俗称,详该条。
见杨敬斋针灸全书条。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指因食积阻滞肠胃而引起的呕吐。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大便不通及肛门不排气等。针刺足三里,内庭;并配合中药利气导滞之剂。
为膀胱通出体表的管道。
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又称,又名血盆骨。即锁骨。参见拄骨条。
又名疏表。通过发汗以解除肌表之邪,故名。针对病证的寒热,可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
类中风病因之一。恐则气下,因恐惧过度,使阴精损伤,阳气不行而引起的类中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