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又名。指两肩及肩之偏后部分。《灵枢·终始》:“肩膊虚者,取之上。”②肩胛骨的别称。又名肩髆。
出《神农本草经》。为白头翁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即长强,见该条。
见《新疆药材》。为蒲黄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与其父陈瑞孙同著《难经辨疑》,已佚。
①病因六淫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燥与湿对。燥病易伤津液。临床表现多为目赤、口鼻唇舌干燥、干咳、胁痛等。其偏热者为温燥,偏寒者为凉燥。②阴津亏损时出现的内燥证候。参见内燥条。
见《本草纲目》。即鸡子黄,详该条。
见顾氏医镜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络石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