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五色与五脏相配。《灵枢·五色》:“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五脏有病,常见其相应的病色。例如,青色可见于肝风,黄色多见于脾湿。临证须结合四诊,全面分析。
出《本草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真阴不足,津血亏损而致阳气浮越于上的病机。症见头目眩晕、面色潮红、目赤、咽干、喉痛、牙痛等。治宜滋阴降火。
病名。《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12卷。清·张琰撰。刊于1741年。卷1~2载药性、痘疹诊法及治疗大要;卷3介绍种鼻痘之法;卷4~8为痘疹各期的证治;卷9痘后杂症及调治;卷10女子痘症;卷11麻疹论治;卷12麻痘诸方。其治痘之法遵循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据《甲乙》、《太素》、《圣济》应为“贲”)。”经筋从手中
出《灵枢·本藏篇》。又名牙床。即口腔内载齿之骨,分上、下两部分。即今之牙槽骨。
出《石药尔雅》。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目之白睛变青蓝色者”(《张氏医通》卷八)。即白睛青蓝,详该条。
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因饮食太饱,或中气失调,邪热在中,迫血妄行所致。治宜清热凉血,药如犀角、地黄、丹皮、甘草、玄明粉之属。亦有饮食过饱,胃中寒冷不能消化,食物与气上冲,伤裂胃口而吐血鲜红或紫黯